
老天爷又开始“捂雪”!2018年第二场大规模雨雪正在酝酿
发布时间:2018-01-20 14:02:53 来源:中国气象爱好者公众平台
这两天,我国是北半球天气最平静的国家。冷空气不来了,暖空气也变懒了,不冷不热的空气懒洋洋的趴在国土之上,不管是东北平原,华北平原,还是长江中下游平原,动不动就浓雾弥漫,官方已经连续多天发布大雾预警。
航拍近日沈阳的雾,截图自辽视第一时间微博
然而其他地方并不是这样。我们上次文章就提到,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正遭受酷寒天气,前几天东西伯利亚很多地方跌破-50度,奥伊米亚康有人测到了-67度;欧洲风暴不断,1月18号一个强大如台风的温带气旋深入德国,比利时和德国的风力超过12级,铁路瘫痪;美国最近也寒气逼人,雪一直下到南部海边,墨西哥湾边上的新奥尔良局部跌至-10度。这些事情,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
西欧风暴造成德国、荷兰、比利时等地货车掀翻,房屋受损、铁路中断,局部风力超过12级。图片来自外媒
西伯利亚的低温说明:北极涡旋已经偏向亚洲,势力深厚;欧美的寒潮和风暴则说明,这里西风带正在剧烈抖动,一个大低涡已经在西欧形成,冷暖空气正在用吃奶的力气打架--而这个剧烈抖动,正向俄罗斯-中东一带传导。在西风带北线,东欧暖脊高高隆起,中层暖空气大量输入北极;在西风带南线,西欧低涡向土耳其-伊拉克一带下了一个蛋,正在向东飞奔。
欧洲-中亚1月19日环流形势,中国气象爱好者根据ECMWF公开数据制作
欧美的西风带变化向我国传导,用气象术语讲叫“上下游效应”,听起来复杂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:大气环流是不关门的,就好像没有水闸的大河,上游发大水了下游也得准备防洪。欧美的这场西风带“大水”那当然会传到东亚:东欧向北极传输的大量暖空气,将逼迫北极涡旋带着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大举南迁;而那个土耳其-伊拉克低涡,将在5天后撞击青藏高原,随后化为给我国南方送水的南支槽。
1月19-25号欧洲-中亚西风带波动传导示意图,中国气象爱好者根据ECMWF公开数据制作
就这样,在1月24号前后,大规模雨雪天气的标准配置再一次形成:北极涡旋雄踞东北附近,横槽横卧巴尔喀什湖以北,冷空气蓄积在新疆北部-蒙古-东北一带,一小股一小股的南下;暖湿空气则从孟加拉湾、南海、东海大规模北上。
1月25日东亚-北太平洋环流形势,中国气象爱好者根据ECMWF公开数据制作
将2008年1月下旬的大规模雨雪、2018年1月上旬的第一场大规模雨雪和这次相比,2008年1月下旬水汽最强、冷空气中等;2018年1月上旬水汽中等,冷空气弱;而这次北极涡旋南下最深、冷空气最强,水汽比1月上旬那次略弱。因此对南方来说,这次雪量应该要小于2008年1月下旬,和2018年1月上旬那次相当,但因为冷空气更强,“雪线”应该比2018年1月上旬那次更偏南,综合影响力应该会大于2018年1月上旬那次。上次没正经下雪的武汉,基本没有或者根本没有下雪的上海、杭州都很可能下雪;长沙由于地形原因,有可能冻雨和雨夹雪夹杂着下。
2008年1月25日和2018年1月25日、2018年1月4日和1月25日环流形势对比,中国气象爱好者根据ECMWF公开数据制作
根据ECMWF,江浙沪皖豫鄂湘等省市在本次雨雪后有大量积雪
现在(1月19日晚10点),北极涡旋势力已经进入内蒙古呼伦贝尔盟,额尔古纳已经开始剧烈降温,东北和华北北部将逐步进入酷寒状态。根据官方预报,哈尔滨的最低气温已经再度下调到-34度;与此同时,南方大部空气湿度不断增大,明天(1月20日)开始阴雨不定,气温缓慢下降。这是老天爷在捂雪,也是今年第二场大规模雨雪的操作预习,等到1月23号晚上或1月24号,雨雪将正式开下,根据官方预报要到28号才结束(暂停?)。虽然这场雨雪到底下多大、下多久还有变数,但不怕一万,就怕万一,24号及以后前往华中(湖南湖北河南陕西)、江浙沪皖以及浙北的朋友,还是应该密切关注天气,及时调整和安排好行程;而除了广东福建台湾海南以外,防寒保暖需要立即准备起来,即将到来的寒冷会非常持久。